淮河能源>>头条新闻
针对性与实效性如何进一步“双提升” ——对集团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的调查与分析
  • 时间:2024-07-03 08:03:07
  • 来源:
  • 编辑:魏嘉佚
  • 每次发生安全事故后,无论是查原因、还是后反思,安全培训都是避不开的一环。


    前不久召开的集团公司周碰头会强调: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尤其是对事故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要引起高度警惕,切实提升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安全万无一失、一失万无。作为确保安全生产的“筑基工程”,抓紧、抓实安全培训,意义不言而喻。坚持问题导向,如何聚力针对性与实效性“双提升”?记者前往多个部门、单位深入调查采访。


    事故之后清醒看,有哪些“木桶短板”?


    集团公司产业多元、安全威胁类型多、压力大,尤其是淮南本土煤矿具有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高承压水、埋深大“四高一大”特点,是我国灾害威胁最重、平均开采深度最深、条件最为复杂的矿区之一。


    多年来,集团公司不懈努力,持续夯实安全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其中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坚持从源头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首道“关口”。早在2005年,集团党委强推“安全教育培训硬性化、安全管理准军事化、质量标准化精细化”,人人培训、人人考试、人人过关,持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安能力。


    在之后的具体实践中,集团公司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党管培训,持续加强全员学习力建设,聚焦煤炭、煤电、清洁能源三大产业开展培训,建立健全“集团抓统筹规划、二级公司抓组织管理、三级单位(煤矿)抓推进落实、区队抓岗位练兵”的四级培训管理体系,抓好煤矿安全素质、安全风控、安全技能、安全技术和安全应急五大领域培训,积极用好各类培训资源,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理念文化,努力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回顾来看,集团公司立足不同发展阶段实际,在安全培训的内容、方式、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但时移事异,面对新的安全形势与发展实际,也应清醒看到问题与不足。近期集团公司多场重要会议指出,“针对当前安全管理突出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现实是导向,问题是方向。


    聚焦“干什么、学什么”,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之间有脱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集团公司安全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完善,但仍有薄弱空白。采访发现,部分层级、单位安全培训当前仍存在为取证而培训、为完成计划而培训的现象,过于依赖教学大纲,照本宣科与现场脱节。井上下生产日新月异,但部分培训课件、PPT却一用多年,仍是“旧时模样”。


    安全培训也需要“应急反应机制”。“比如,发生了事故以后,安全培训怎么抓?肯定不一样。” 接受采访时,不少人员发问。这一点,此前受相关部门、单位关注不多。


    尤其是对事故暴露出的、日常检查发现的部分干部职工应急避险、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引起高度警惕。


    在记者深入多家基层班队的采访中,许多职工对发生事故后,如何应急避灾避险有一定认识,但其精准性、科学性、全面性仍待提升。


    聚焦“缺什么、补什么”,培训形式与职工需求之间有错位。


    伴随企业发展,集团公司安全培训形式也在逐步增多,但结合职工实际需求,仍要继续 “走心”、“出新”。


    相对于取证培训,当下职工更为迫切的是对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需求。由于地面缺少设备场所、井下又难以满足多频次培训要求,因此目前技能培训特别是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系统、完整的实操实训。


    近年来,集团公司坚持“四个替代”和“五个以用”,全力打造“六全”智慧企业。但如何创新“信息化+安全培训”形式,仍有很大“挖潜”空间。


    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精简培训计划”的建议。精简不是减少,背后依然是提升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呼声。既做到抓住要项、不漏项,又做到精准、高效,避免“面面俱全”。


    聚焦“管什么、怎么管”,培训效果与发展期待目标有落差。


    目前,集团公司虽建立了各层级的安全培训管理机制,但一级统筹层面的培训资源、考核评价,二级层面的检查督促,三级层面的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四级层面的岗位实操实训等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短板。同时,权责划分还有部分未厘清的界面,已确定的职能也需进一步在明晰中增强落实刚性。


    梳理发现,在集团公司印发的相关职能部门“核心职责”中,暂未对“安全培训”内容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在集团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和“培训组织实施”的基础上,各二、三级单位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本单位的安全培训工作还有待提升。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除各级职工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的取证、“三项人员”、新入岗职工、轮复训和三违帮教等安全素质培训外,如何依托不同载体、由谁牵头开展不同专业具体的安全技能培训更高效,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


    近期,集团公司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对标四满找差距 立行立改保安全活动的通知》,其中第15条检视整改“是否存在基础工作虚化的问题”,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安全警示教育不及时不深入等问题也“摆上桌面”。


    实效目标为引领,从何处“靶向发力”?


    今年集团公司“两会”提出:要提升基本功,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以问题为导向选好培训素材,以效果为导向完善培训机制——这为做好新一阶段的安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提升安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综合多方调查采访,发力“三个进一步”是重要方向。


    如何让职工喜培乐训?进一步提升安全培训创新性是方向。


    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务实管用。


    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管什么、懂什么”要求,大力推进安全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精准对接生产实际和职工需求。深入区队、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到职工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精准把握不同层级、岗位培训需求,进而针对性改进。突出风险意识,紧紧围绕现场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和操作难点来培训,抓好职工应急避险基本常识、避灾路线、自救器使用等培训。切实发挥好班前会培、育功能,“一日一题”要从现场来、奔着问题去。


    “要注重现场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增强危险源识别敏锐度,发现事故征兆,及时组织撤离。”多名区队、班组长坦言。


    近期,集团公司专门对“一通三防”专业培训提出了要求,5月份安全办公会再次强调:要始终对淮南矿区瓦斯防治压力与形势保持清醒认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要积极在安全培训中继承和弘扬淮南瓦斯治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下一步,仍需总结提升,从“一阵风”成为“长气候”。


    凡是带“新”字的一定要培训。技能培训方面,在充分发挥好实操实训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呼吁鼓励充分发挥岗位练兵、大师工作室、技术比武、师带徒等各类载体作用,确定目标、量化指标,让安全培训“协奏曲”更响亮。


    优化培训项目方面,多名采访人员建议提炼总结培训共性要素,固化形成培训操作手册,促进效率提升。


    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线上线下、灵活精准。


    采访发现,画面感、体验感和现场感,是众多职工兴趣所在。要根据不同参培人员特点,改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行动教学等方法,着力打造“课堂+现场”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开展“小班化”教学探索,推动“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安全培训也需数智化升级。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应用,推广VR、手机APP、开发网络课堂、制作动画动漫等智慧教学环境,让课堂更有感染力、培训更有吸引力。


    采访中,西部煤电集团提出了“新招聘大学生分批分期到淮南本土矿井历练”“建立集团大师大拿培训库,资源共享,形成‘头雁’复制裂变效应”等建议。


    如何更高效激发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系统性是重点。


    树立“体系化思维”,也是采访中机关与基层共同的关注。对标来看,构建从集团到二级产业、三级单位,直至专业口、区队班组和岗位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协调联动、管控有力的安全培训运行体系,也是行业共识。


    “既要各司其职、尽心尽力,更要齐抓共管、群策群力。”这是采访中感受到的共同心声。多位采访人员建言,要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各单位的权责边界,避免交叉点和空白带,“特别是明确不同类型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在抓好责任落实上持续用力,才能形成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精准高效的安全培训合力。”


    这其中,三级矿井层面,探索构建以培训中心为主体,分专业口、按专业线具体牵头开展安全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被认为是更具实效性的举措。


    如何积蓄形成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安全培训刚性是保障。


    培训效果怎么样?严格考核是有效的“试金石”。增强刚性,也是集团公司结合当前实际,对于安全培训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针对当前一定程度存在的“宽进、宽出”现象,要将“严”的氛围贯穿安全培训全过程,奖惩并用、激励与约束并举,明确划定安全培训的“底线思维”,构建训前、训中、训后的针对性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实现“广进、紧学、严出”。


    尤其需要关注的一点是:严防培训造假行为。“培训造假”视同于“安全造假”,这一点,须在集团、各单位的安全制度文件中进一步突出。


    同时,多位接受记者采访人员也建议,将安全培训纳入组织绩效和岗位绩效考核维度,促进全员安全培训意识和参培意愿进一步增强。


    安全生产如同滚石上山,是锲而不舍、年复一年的漫长接力。抓好安全培训,同样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综合看,“上下”同步、“内外”兼修、“点面”结合,持之以恒深化安全培训,持续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力和技术,仍是未来很长时间的重点方向所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严、抓细、抓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切身利益,保障百年企业行稳致远。(赵光 左琦)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