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头条新闻
【党代会精神解读】保持定力 抢抓机遇 打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 时间:2021-01-11 09:32:22
  • 来源:
  • 编辑:
  •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第一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明确提出了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大型综合能源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集团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定位、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把思路变成方案、贯彻落实到行动,打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一、以效益和效率为关键,奋力打造本土煤业升级版

        “十四五”期间,本土煤业产能基本稳定在现有规模。在产能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顶梁柱”作用,适应能源生产消费低碳化、智能化、市场化转型趋势?重点就是要在确保安全、增加效益、提高效率、激发活力上持续用力,走安全、集约、高效发展之路,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

        一要强化安全稳产。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开采延深,瓦斯、水、火、地温、地压等灾害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本土煤业的安全生产,也严重制约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如何破题,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投入的关系,关键就是要聚力技术攻关,以瓦斯治理技术变革,突破深部煤炭开采一系列瓶颈制约,实现生产格局、生产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同时要认真谋划本土矿井未来发展,科学编制生产接替规划,确保稳定均衡、质量提升、秩序稳定。

        二要优化产品结构。近年来,集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精煤战略,精煤产量逐年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十四五”期间,在本土煤业产能规模稳定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精煤战略,保持A组煤连续开采,加大B组煤生产力度,努力将精煤产量稳步提升至800万吨以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要转变生产方式。积极适应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以推进“四化”和智能矿山建设为重点,实施生产效率提升三年行动,到2025年采、掘、开、修、钻工效翻一番、人员减一半,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同类型矿井先进水平。

        二、抓住牛鼻子,全力推进西部煤电基地建设

        西部煤电基地是集团公司煤电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保障长三角区域及安徽能源供应重要的增量来源。“十四五”期间,西部煤电集团要坚持一手抓运营、一手抓发展,掯住“蒙电入皖”这个牛鼻子,以网带电、以电带煤,做强做大西部煤电基地。

        一要全力促成“蒙电入皖”特高压项目。建设内蒙古—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即“蒙电入皖”特高压),不仅有利于西部煤电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可为长三角区域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要举全集团之力,促成“蒙电入皖”特高压进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顺势推进色连二矿、泊江海子矿各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

        二要积极扩大煤炭产能规模。一方面,要抓住重要窗口期,尽快完成泊江海子矿产能核增,充分释放先进产能、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聚焦蒙西及浩吉铁路沿线,布局建设优质煤矿项目。“十四五”期间,争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寻求兼并重组优质生产、建设煤矿2~3个,新增产能1300万吨以上。

        三要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通过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蒙西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荒芜废弃的土地资源、促进矿区生态治理,还可以解决国家关于增量基地输电通道配套新能源年输送电量的比例要求,更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举措。“十四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在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单独或联合开发120~150万千瓦左右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作为“蒙电入皖”的配套可再生能源。

        三、抢抓战略机遇,开创本土电力新征程

        面向“十四五”,电力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增长将有效拉动能源生产消费,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最大电力缺口超过4000万千瓦,安徽电力缺口2000万千瓦以上。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风电、光伏、核电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煤电发电量增速放缓明显,但中长期内煤电作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仍需保持适当增量。从挑战看,我国已经明确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25%。随着碳排放达峰行动纳入环保督察,生态环境硬约束日益强化,加之市场电量比重进一步提升,煤电资产提质增效压力增大。

        “十四五”将是集团公司新上煤电项目最后重要窗口期,本土电力必须坚持以高质量为核心,抢抓机遇,顺应形势,推动规模、质量双提升。要坚持以两淮坑口电站建设为契机,锚定本土动力煤全部就地转化目标,进一步扩大淮南坑口煤电规模,建成全国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潘集电厂项目,确保2022年底一期建成、力争2025年前二期开工。加快谢桥电厂项目核准,想方设法提高建设规模,确保“十四五”期间建成投产。进一步调整优化存量控股电厂。积极支持推进田集三期、凤台三期、平圩四期等项目合作建设,在周边省市择优参股一批煤电项目。同时,要牢牢把握新能源大发展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光伏项目和“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比重,优化电力产业结构。

        四、强化产业协同集成,增强天然气产业话语权

        天然气产业作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十四五”期间要全力以赴拓资源、建通道、抢市场,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努力建成省内最大的天然气运营商。坚持以LNG接收站建设和煤层气开发为两大支点,撬动天然气产业全面协同发展,做实上游、做优中游、做大下游。

        一要加快LNG接收站建设。LNG接收站建设、运营,可以有效撬动天然气上、下游,对上游可以开展LNG国际贸易,拓宽气源;对下游可以稳定气源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作为安徽天然气储气设施。要确保芜湖、滨海LNG接收站早日建成投运,加快构建LNG江海联运及内河船舶、车辆转运体系,尽快落实LNG国际贸易采购渠道和模式,实现LNG贸易量200万吨以上,最大限度发挥接收站能力。

        二要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统筹煤层气开采与瓦斯治理协同发展,推进本土矿井瓦斯治理由井下治理向地面治理转变,不仅对掌握天然气产业上游气源、增强全产业链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对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效率效益、提升矿区安全高效开采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认真总结试验井工艺技术,努力攻克钻井、压裂、排采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开采,力争到“十四五”末煤层气开采达3亿立方米/年、解放安全煤量6000万吨/年,实现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模式新突破、深部资源开采新革命。

        三要扎实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随着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省级管网资源整合亦将启动。在此背景下,谁的产业规模大,谁的话语权就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全力争取省内规划干支线、省际联络线及接收站配套管网等项目,稳步有序推进苏皖管线、芜湖LNG接收站配套管线等管网项目建设,统筹干线、支线和气源、市场,构建天然气环网,到“十四五”末建成、投运天然气管线2000公里以上。

        四要全力开拓下游市场。随着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促进终端需求增长。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要求,终端市场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下游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把抢占布局下游市场作为工作重点,聚焦长江、淮河、江淮运河、高速公路和苏皖管线沿线,加快布局LNG车船加注网络,通过项目开发、兼并重组等方式,全力开拓城镇燃气和工业直供、园区供热、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发电等下游市场,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五、统筹“产品+服务”,加快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能源行业竞争的主战场。集团公司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必须加快拓展综合能源供给及服务业务,实现从传统能源供应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

        一要积极稳妥推进煤炭贸易。随着能源、铁路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提速,安徽区域煤炭出矿价与北方港口离岸价将趋于一致,集团区域市场优势将面临较大冲击。同时,“十四五”期间随着本土电力产业重点项目落地,本土动力煤将基本就地转化,外部市场保供能力随之下降。我们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统筹做好本土煤、西部煤、贸易煤的资源组织和市场衔接,积极扩大储、配煤业务和煤炭贸易,增强区域市场话语权,巩固区域主要煤炭供应商地位。

        二要加大售电市场开发力度。随着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交易电量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在此趋势下,不仅现有电厂需要巩固扩大电力用户,新增电厂更要提前谋划,锁定市场。扩大售电市场开发力度,是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顺应电改发展趋势,完善售电体制模式,扩大售电规模,为潘集、谢桥电厂提前储备客户资源和市场电量。

        三要稳步开拓碳交易业务。我国已明确提出“碳峰值”“碳中和”目标,下一步将加强对碳排放量管控,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也正在加速建设。近期,国家正式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月1日起施行。《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企业)》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到企业,全国共计2225家单位纳入配额管理重点排放单位,集团公司及淮沪煤电公司、淮浙煤电公司所属电厂全部在列。因此,统筹开展碳管理相关工作,加快构建碳管理体系,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既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也是保障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要提高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强化煤电气产业集成,延伸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推进产品供应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服务模式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进一步丰富现代大型综合能源服务集团的内涵和外延。“十四五”期间,要聚焦医院、商业中心、工业园区等用能大户,依托集团煤电气资源优势,优化布局集中供热和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加强前沿政策和市场研究,进一步延伸“发、配、售、用、储”电力服务产业链,探索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合作交流、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效益增长极,全面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着力提升能源安全绿色高效供给能力。

        六、突出服务主业,充分发挥服务产业支撑作用

        坚持服务主业发展定位不动摇,进一步做优做特科研技术、金融、健康等产业。坚持面向煤、电、气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作用。重视设计源头效益,优化设计管理流程。聚焦高端智力服务,创新对外技术服务模式。找准装备制造的市场定位。全力争取检验检测资质,扩大内外部市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努力把上海资产管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资产运营、资本运作、股权及基金管理、资金融通功能的资本运营服务平台,与财务公司协同作战,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稳妥发展物流服务和贸易。健康产业要坚持专业化、高品质方向,倾心为职工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态农品、更为周到的健康服务,打响品牌,做出特色,为建成职工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淮河能源大家庭贡献力量。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