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头条新闻
【特别策划】救灾防灾 我们一往无前
  • 时间:2021-05-12 08:08:41
  • 来源:
  • 编辑:
  •     走进煤业公司救护大队的办公楼,一楼大厅的荣誉墙格外醒目,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述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全体指战员。

        强基固本,打造一流救援“铁军”

        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需要一支科学高效、专业精准、本领过硬的救援铁军。“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参加过多次救援任务的救护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潘华侨感慨道。

        为了锤炼出过硬的意志、体能和技术,救护大队按照建设一流国家队的任务目标,从严管理,从严施训,切实提升指挥、应变、实战三种能力。“过硬队伍是管出来的、带出来的、教出来的,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严从实练体能、练技能、练操作。”救护大队副大队长陈文兴说道。

        为了战时少流血,救护大队要求平时开展专项演练、综合演练必须“演真练实”,模拟灾区环境设置多变复杂场景因素,全面锻炼指挥员指挥能力和队伍应变处置能力。

        打造一支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冲得上、靠得住、拿得下”的国家一流救援队伍必须要有精良的装备做保障。救护大队要求各救护中队结合辖区服务矿井安全生产防范和应急处置物资需要,坚持应备尽备,实行清单管理,按照不同救援装备仪器性能,对各种仪器装备定期维护保养。各种车辆及装备做到“油水电气”足,时刻处于热备状态。同时,组建联合检查组,对各中队救援装备仪器完好性和战备值班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战备值班合格率100%。“维护保养到位,为的就是在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装备的战斗力,最大程度减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救护大队技术装备科科长马维强告诉记者。

        两度援鲁,千里驰援抢险救灾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万庄石膏矿井下发生大面积坍塌,当班作业的29名矿工被困井下。由于事故区域地质及水文条件复杂,井巷系统破坏严重,事故救援难度大、风险高。但是救援队员没有被困难吓倒,探索性采用大口径钻孔施工,经过36天、850多个小时的生死救援,最终营救出4名矿工。这是我国第一例、世界第三例大口径钻孔救援的范例,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

        指战员们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赢得了各方的赞誉,代表救护大队为国家领导人做救援汇报发言的潘华侨告诉记者:“接到这个任务后我感到无上光荣,这份荣誉不仅是救护大队的,也是集团公司的,当时领导对救援工作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让我记忆犹新。”

        时隔5年,在2021年1月17日23时25分,救护大队调度室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里传来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救援指令:“请淮南队立即赶赴山东栖霞金矿事故现场参加救援!”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三个半小时后,19台车辆、58名指战员,即刻踏上征程、整装出发。19日凌晨3点救援队伍到达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事故现场,驰援速度之快得到救援指挥部的高度肯定。经过168小时的营救,11名被困人员从回风井顺利被救出,救护大队危急时刻火速出动、高度协作的担当精神得到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高度肯定,绣有“牢记生命至上、聚力笏山救援”的锦旗也彰显出深厚的国企担当。

        从1954年建队以来,这支队伍共参加了3200余起事故救援,抢救遇险被困人员4300余名,这不仅是一份保卫国家人民的成绩单,更是对国家“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救援要求的生动实践。

        转变职能,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近年来,集团公司严抓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根基持续夯实,百万吨死亡率由2015年的0.047降至2020年的0.027,创造连续安全生产450天最长周期,实现历史上首个安全生产一周年。安全上的提升带来的是企业内部事故救援次数的减少,救护大队积极顺应这一变化,深入研究矿山应急救援工作今后“怎么干”这个重要课题。“今后怎么干,就是把工作重点从抢险救灾向风险防控方面拓展延伸,服务好本土煤业,做好隐患排查,预防事故发生。”陈文兴介绍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矿山,救护大队要求全体指战员加强对各服务矿井生产系统情况、灾防计划、应急预案的了解掌握,加深对服务矿井的熟悉度,提升读图识图能力,学深学透“两规程三细则”,加大业务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下一步救护大队将进一步落实好国家防灾减灾各项要求,按期开展好综合、专项应急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提高灾害征兆识别和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全力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杜涛)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