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企业动态
【新春走基层】涛声阵阵,万吨煤粮从这里远航
  • 时间:2024-03-08 08:23:23
  • 来源:
  • 编辑:卫馨
  • 三月的曹妃甸港,碧波万顷,海风劲掠,海岸边,靠泊码头的万吨巨轮一字排开,货物装卸一刻不停,远方锚地的各国船舶首尾相连,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位于唐山的曹妃甸港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煤炭集散地与中转港,年煤炭吞吐量可达2.5亿吨,集团公司煤炭销售中心驻曹妃甸中转站便坐落在此。作为集团公司“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每年通过国家能源运输大通道蒙冀铁路线运至曹妃甸港下海的煤炭高达800多万吨,占西部煤电集团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有力保障了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能源安全。


    张静是煤炭销售中心驻曹妃甸站的站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翻车机房巡检。只见一列长达1.3公里、载重约1万吨的重载列车驶入作业区,车辆不必解体,直接进入翻车机房通过自动化卸车系统,每三节车厢一组,向侧面翻转大约150度,黑色的煤炭倒进下层的传送带上,随后运往各个堆场。


    “作为‘北煤南运’运输线上的关键一环,我们的职责就是时刻保证外部煤进得来、站里煤出得去、堆场煤放得下。”看着传送带上的滚滚乌金,张静认真地说。目前,曹妃甸港口有4个专业化煤炭码头,25个专业生产泊位,静态堆存能力约2000万吨,集团公司利用曹妃甸港在北方港口的专业优势,既可以保证西部资源稳定通畅发运,也可在煤炭市场波动期时,作为矿井煤场的延伸,发挥“蓄水池”的作用,确保集团公司矿井安全稳定生产。


    巡检结束,张静取来救生衣,他说:“东海105号货船昨晚已经靠泊,泊江海子矿的4.2万吨煤炭即将装船发往集团公司长协用户。现在我带你去现场看看。”穿上救生衣,记者与张静一行驱车来到了码头边,虽然已经立春,但码头边的气温依然接近零下10摄氏度,积雪尚未融化,海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没走几分钟,记者的脚已经冻得发麻。


    “平均每趟巡检大概要多长时间呢?”记者问。


    “每天翻车机房、堆场、码头巡检一趟走下来大约需要2个多小时。”张静告诉记者,西部煤质特性与本土不同,存放超过15天后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因此每次巡检时工作人员都需要认真观察存煤状态,确保无高温、着火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港口和西部公司汇报,保证煤炭转运各个环节安全有序。


    在装船现场,运煤皮带隆隆作响,源源不断的煤炭通过装船机装上港口停泊的货轮,完成从铁路“西煤东运”到轮船“北煤南运”的交接。煤炭销售中心曹妃甸中转站班长聂堃正在对进出港煤炭数量进行仔细核对,并对完船后的堆场余煤及时清场,颗粒归仓,他说:“对进出港煤炭进行数质量监管,确保每一船煤都足质足量地发给用户,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


    10个小时后,满载4.2万吨煤炭的货轮鸣笛启航,3天后它将到达东海海域并从长江沿岸的港口上岸,为长三角区域迎峰度冬期间的能源保供贡献力量。


    采访结束后回到中转站办公室,微信群里传来信息,下一艘货轮即将靠岸,张静随即写下后续发运计划。看着电脑里密密麻麻的发运记录,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元月份以来,集团公司煤炭销售中心曹妃甸中转站已顺利发运煤炭9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为长三角乃至“两湖一江”地区等地的能源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曹妃甸中转站作为集团公司“北煤南运”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改善煤炭资源南北分布不均,保障区域能源供给平稳可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工作,他们在距离本土1100多公里的地方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能源保供安全有序,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作出自己的贡献。(王雪琳)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