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26日,淮南煤矿工人张亮友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这是淮南矿业网上人物谱中对张亮友的介绍。
2014年3月30日,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道上,88岁的张亮友和83岁的老伴尚殿娥夫妇引来无数观众的一路喝彩。他俩用时7小时57分30秒跑完全程42.195公里。
近日,记者走近张亮友,了解这位跑者的传奇人生。
煤矿历练坚强意志
张亮友1927年出生,12岁那年就来到大通矿下井,当时干的是看风门的活计。那时,给日本人打工,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解放后,张亮友一直在大通矿井下工作。1956年,调到原谢二矿当了一名调度员
1952年,张亮友迷上了跑步,开始练1.5万米长跑,后来每天从大通跑到田家庵。张亮友笑称:“那时跑步是为了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
1955年,张亮友作为淮南煤矿职工代表随安徽省体育代表团赴上海参加全民运动会,初出茅庐的张亮友以33分钟的成绩获得男子1万米冠军。在参加全国长跑比赛期间,买了一本名为《马拉松》的书籍。
张亮友自从研究了《马拉松》,得知中国在马拉松项目上还是一个空白时,张亮友暗暗和自己较上劲,一定跑出名堂。张亮友曾经三次上书国家体委,建议马拉松列为全国的体育项目。1957年,张亮友在合肥参加了有20余人参加的测试,在国家体委及安徽省体委的共同测评下,张亮友一举夺冠,创造了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后来国家体委将这一成绩确定为中国马拉松的第一个纪录。
说到过去,张亮友风趣地说:“为了练习马拉松,那时在矿上上班,经常把自己的白班和别人对调,经常是刚从井下上来,就投入漫长的奔跑中,究竟跑坏了多少双鞋,自己也不知道。说实话,那时也是响应号召当‘身体好、思想好、工作好’的三好工人。坚持跑步,是煤矿历练了我的坚强意志。”
跑步跑出精彩人生
因为跑步,张亮友出了名,成为亚运会和奥运会火炬手……这些都成为老人珍贵的记忆。
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凌晨两点半,张亮友和老伴不用闹钟就能自然醒,凌晨3点准时从家里出发,每天早上锻炼里程数大约20公里。不过,张亮友每晚也是7点准时睡觉,老伴7点半准时睡觉。
说到今年3月30日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张亮友指着墙上挂着和老伴并肩作战的照片说:“这回比赛,俺们老两口火了,媒体以‘致敬中国马拉松传奇!张亮友携妻挂靴’等为题纷纷报道我们的故事。这回的成绩很有意义,7小时57分30秒中的57预示着我1957年创造了中国马拉松纪录,30寓意着老伴跟随我长跑30年。”
是张亮友跑步的习惯慢慢影响了妻子尚殿娥。“我那时候身体不好,受他影响,我也想跑步锻炼身体。锻炼还是有效果的,不知不觉中,哮喘病就好了。”尚殿娥说。
一生中,张亮友或自己或携妻参加很多场比赛。张亮友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第十七届老年锦标赛,他和同伴们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走出国门跟外国人比,能为国争光啊!”张亮友激动地说。
天天跑步,不累吗?想过放弃吗?面对这些问题,张亮友的答案是:将跑步进行到底!自己心中还有个梦想。到2017年,在我从事马拉松运动60周年之际,我还想再跑一回马拉松,那时我91岁,不过我很有信心,去年10月,我和我已经百岁的哥哥张光远双双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
我们衷心祝愿张亮友携妻在2017年完成夙愿,再圆马拉松梦!(田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