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6年6月来淮南工作的,当时淮南煤矿云集着我国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教授等许多知识分子及一些来自山东、开滦煤矿的技术工人,矿区也初具规模,成为沪宁地区的动力基地。1948年,解放战争日益逼近矿区,淮南煤矿归谁所有成为国共两党注目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淮南煤矿的安全,一方面派遣得力的干部做矿区上层人士的工作,争取他们;一方面派地下党员深入到矿工中去开展群众工作。刘伯承、陈毅司令员分别写信给我们,号召我们坚守岗位,团结职工,保卫矿山,迎接解放。中共豫皖苏委员会副书记刘宠光派王钊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地来到矿区传达党的指示,经过全矿区人民的团结奋战。1949年1月18日,淮南煤矿终于挫败了来自各方的破坏捣乱,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解放后,党中央极其重视淮南煤矿生产,派驻在怀远的华东财经委员会主任曾山同志,率大批干部亲临矿区视察工作,从政策上指引我们,从物资上支援我们,使我们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了恢复生产的任务。当时物质生活十分艰苦,职工每月只领取很少生活补贴,换季的蓝棉布也得分几个月偿还。为了御寒,军管会只好给职工发缴获的日本军服,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淮南煤矿职工为支援前线而努力战斗和工作的步伐。在恢复生产的同时,我们修建了“大八”铁路支线,扩建了电厂,谢家集几对新井也相继开工,机械厂、洗煤厂也正在筹划中。
几十年来,淮南煤矿还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湖南、辽宁、黑龙江、宁夏、新疆等9个省的煤管局总工程师,都由淮南煤矿调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之后,阜新、鹤岗、北京、阳泉、大同、鹤壁、淮北矿务局的总工程师,山东、焦作、淮南、合肥等地大学的一些教授,不少都是淮南煤矿职工出身。当年大通矿采煤队和九龙岗建井工人还支援了四川中梁山煤矿和鸡西小恒山立井的建设。总之淮南煤矿职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胡师童,系淮南矿务局第一任代理局长)